學分績點計算公式
1、學生課程成績和成績績點對應關系:
成績標準 |
成績種類 |
課程成績 |
成績績點 |
百 分 制 |
期末或重修成績 |
90-100 |
4.0 |
85-89.9 |
3.5 |
80-84.9 |
3.0 |
75-79.9 |
2.8 |
70-74.9 |
2.5 |
65-69.9 |
2.3 |
62-64.9 |
2.0 |
60-61.9 |
1.8 |
0-59.9 |
0.0 |
補考成績 |
60 |
1.8 |
0-59.9 |
0.0 |
五 級 分 制 |
期末或重修成績 |
優秀 |
4.0 |
良好 |
3.0 |
中等 |
2.5 |
及格 |
2.0 |
不及格 |
0.0 |
補考成績 |
及格 |
1.8 |
不及格 |
0.0 |
二級分制 |
期末或重修成績 |
通過 |
3.0 |
不通過 |
0.0 |
2、平均學分績點(GPA)計算方法:
(1)根據不同類型課程的考核成績確定課程成績績點;
(2)根據不同課程的學分值計算課程學分績點:
課程學分績點=課程學分 ╳ 課程成績績點
(3)根據學生全部課程成績計算平均學分績點(GPA):
平均學分績點(GPA)=∑所修課程成績績點÷∑所修課程學分
注1:(∑表示求和,即學生所有已修課程成績績點求和除以所有已修課程學分的和)
注2:成績單及教務系統中顯示的為GPA。
注3:全部結果計算完成后都保留兩位小數。
3、相對平均學分績點計算方法:
RGPA = GPA - ∑GPA/K
其中:RGPA表示學生相對平均學分績點;
GPA表示學生平均學分績點;
∑GPA/K表示專業平均學分績點, K表示同一專業、同一年級的學生總數;∑GPA表示這些學生的平均學分績點之和。
注1:RGPA通常用來進行校內評比、各專業學生學習情況排名的計算,如轉專業過程中的考試課RGPA。成績單上不顯示。
注2:全部結果計算完成后都保留兩位小數。
4、轉專業中的考試課相對平均學分績點:
(1)轉專業過程中,只計算考試課的相對平均學分績點(RGPA),其中,RGPA計算過程與第三部分相同,只是計算時只考慮學生的已修考試課程,不考慮考查課程成績。
具體到我校的成績設置情況,也就是計算時只計算百分制成績的績點情況(五級分制成績不考慮)。
(2)計算考試課RGPA時(即全校排名時)只考慮考試課成績,不考慮考查課。但是轉專業過程中部分轉入學院針對考查課成績有一定限制,以轉入學院公布要求為準。
5、示例
如某學生成績如下:
課程名稱 |
課程學分 |
課程成績 |
成績績點 |
課程學分績點 |
大學外語Ⅰ |
3 |
42 |
0 |
0 |
高等數學A |
5 |
92 |
4 |
20 |
大學體育 |
2 |
85 |
3.5 |
7 |
專業導論 |
1 |
優秀 |
4 |
4 |
網絡通識課 |
1 |
不及格 |
0 |
0 |
其中:課程學分績點=課程學分 ╳ 課程成績績點
則該生平均學分績點(GPA)為:
GPA=∑所修課程成績績點÷∑所修課程學分
=(0+20+7+4+0)/(3+5+2+1+1)
=2.58
則該生考試課平均學分績點為:
∑所修考試課程成績績點÷∑所修考試課程學分
=(0+20+7)/(3+5+2)
=2.7
轉專業中,得到該生所在專業同一年級全部在校生的考試課平均學分績點后,求得平均值,即為專業課平均學分績點(∑GPA/K)
則該生考試課相對平均學分績點為:
考試課平均學分績點為 - 專業課平均學分績點
=2.7 – (∑GPA/K)